乐文小说网 > 纨绔世子不好当最新文章 > 第324章 血勇尚在

第324章 血勇尚在


君臣,没人知道齐烨要干什么,他们依旧还处于极度震惊之中。

  别说武将这种内行,就是文臣们,往年看过那么多次演武,没吃过猪肉总归是见过男足踢球的,那么多次演武,大康有胜有负,尤其是这个步战,打的和回合制似的,射箭,举盾,然后另一方射箭,挨射的再巨盾,射的差不多,开始结阵缓步向前,最终撞在一起乱战。

  结果现在生生让齐烨给玩成了一击KO,瞬秒。

  喻斌扯着嗓子在那喊,喊了半天,可算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。

  几个京卫和牛似的,拖着盖着黑布的板车,看车轱辘印就知道板车上面的东西有多沉了。

  喻斌转头,朝着百姓区域高喊道:“生死之斗,输赢各安天命,既瀛使技不如人,自交由幽王府世子殿下处置。”

  齐烨提前安排的“托儿”,站起身了,声嘶力竭。

  “瀛贼作恶多端,杀了他们,杀了他们,为万千东海百姓报仇…”

  “瀛贼烧杀掠夺,辱我妻女抢我儿,罪不可恕…”

  “他们分明是私掠船上的海盗,不是使节…”

  “杀了他们…”

  托儿都是精挑细选的,好多都是大剧院的熟面孔,演技不是盖的,那目眦欲裂的模样仿佛亲眼见过瀛贼的残忍手段一般。

  虽然是托儿,说的是真话,前朝中后期是瀛贼最为猖獗的时候,便是连京中的百姓都听闻过应瀛贼在东海三道的所作所为。

  一时之间群情激愤,百姓中的女子捂住孩子的双眼,大呼着干掉瀛贼。

  百姓,男女老少,无不高呼。

  这种场面无疑是匪夷所思的,至少齐烨不是太理解。

  其实也不是不好理解,古人的血性,后世人很难理解。

  在后世,有人给你俩嘴巴子,家里没点矿都不敢还手。

  在古代,别说动手了,同一阶层的话,就是骂了人家的双亲,直接血溅五步。

  就说正史之中,隋唐之前吧,古人,哪怕是百姓,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简直不要太常见。

  百姓的懦弱,只是因被拿捏了,被官府、被达官贵人,被惹不起的世家拿捏了,毕竟都拖家带口,自己委屈委屈就算了,别连累亲人。

  可这种懦弱,并不代表对待仇敌时也会忍气吞声。

  就说正史之中,从秦朝开始,始皇帝建立了第一个封建专制的集权国家,一统天下之前,实行的是军功爵位制度,因此秦国的军士极为勇猛,只为多杀几个敌人以头颅换取赏赐,其悍不畏死的程度让匈奴蛮夷无不退避三舍。

  尊王攘夷,也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,纵观整个秦朝,强硬的手段和好战的特性,可以说是历史上华夏民族对外族最为强硬的时期。

  再者说了,华夏文明的起源最早只在黄河流域,再看几千年后地盘有多大,不会有人真的傻乎乎的以为这些地盘是打扑克赢来的吧。

  秦朝过后,汉朝有点拉胯,刘邦建立的汉朝不是说不行,人们骨子里依旧有着秦人的血性,不过这种血性和秦人尚武的风气还是有些不同,因为军功爵位授田制被取消了。

  这也导致了汉朝的军士不如秦朝时期的士兵作战勇猛,不是贬低谁,事实就是如此,因为缺乏了动力。

  真正让人们的血性慢慢消失的根本原因,其实还是儒家思想。

  董仲舒的一句“君权神授”,深得当权者的欢心,因此儒家成为了正统思想,官方指定唯一正统思想。

  三纲五常、中庸、礼、大国气度、死要面子活受罪,等等等等,开始变为了“主流”。

  儒家文化成为正统,百家争鸣的局面彻底消失了,墨家、法家等思想,变成了异端。

  儒生恶心就恶心在这,儒学没错,错的是儒生,从一件事就能看出来。

  孔子,根本不是什么好脾气大叔,你以为人家弟子几千人周游列国是为了开培训班不成,人家是去开片去了,听不懂儒学,人家也稍微懂点武学。

  不错,孔子是谈过教化,是宣扬仁、德、智什么什么的,反对暴力。

  可从真实的历史记载上来看,说通俗点,孔子也有极为“激进”的一面,他的思想是反对暴力,可如果面对暴力无法“教化”时,那就以暴制暴!

  历史真实记载,孔子的弟子子夏,问孔子,居父母之仇,如之何?

  夫子曰,寝苫枕干、不仕,弗与共天下也,遇诸市朝,不反兵而斗。

  大白话就是子夏问孔子,面对杀害你父母的仇人,你该怎么办。

  孔子回答,将盾牌当枕头,睡在草甸上,别上班了,也别当官了,什么都不干,无时无刻不想着复仇,与仇人不共戴天,无论是在哪遇到,大街上也好,工作单位中也罢,都不用回家抄家伙,上去就干,往死里干,干死为止!

  其实这样的记录不少,孔子并非是没有血性之人。

  可儒学传下来了,得当君子,然后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,说的好听,实际这不是扯淡吗,当初人家孔子说的明明是想要报仇,一天到晚,而不是十年不晚。

  儒生们为了迎合帝王,为了让统治者的地位更加稳固,孔子“激进”的一面,有血气的、有血性的,有狼性的,统统被有意无意的“修改”或者直接“抹除”了。

  这也导致秦朝时的气吞山河,汉朝的虽远必诛,渐渐就这么“没了”。

  最为显着的转折点就是宋朝,宋朝的窝囊劲儿都不用提了,唐僧见了都得直呼内行甘拜下风,就看宋朝吧,帝王被掳、割地求和、朝廷赔钱、公主陪睡,只有想不到,没有宋朝做不到。

  看秦朝时,异族退避三舍。

  再看宋朝,两个极端。

  直到明朝的时候,一句君王死社稷,天子守国门,民族血性回来了三分,奈何只是昙花一现。

  不过宋朝只是窝囊,只是丢人,要说真正的行家,那还得是清朝,在清朝面前,宋朝就是个弟弟,弟中弟。

  清朝非但打压“血性”,还培养“奴性”。

  设想一下,如果宋朝、明朝、清朝的军伍,全部替换成了秦朝的人,哪怕不是秦朝的军伍甲士,只是寻常的百姓,异族侵略,呵,只要是冷兵器时代,不敢说吊打全世界吧,至少成为东半球球长没有任何难度。

  如今大康朝也是儒家当道,儒学正统,就说坊间百姓们,尤其是相比起各道来消息比较灵通,见识比较广的京城百姓,是有血勇的。

  他们知道瀛贼在东海三道的所作所为,如果朝廷允许,他们甚至可以下场去宰了瀛贼。

  大康朝的百姓,其血勇虽不及秦、汉,却远超宋、清。

  一时之间,百姓群情激奋。

  利用这一次比试,齐烨不但挑起了君臣们的好奇心,也挑起了百姓鲜少流露出的血性。

  如今,齐烨要瀛贼死。

  百姓,也要瀛贼死。

  那么瀛贼,如何能不死!

  齐烨,要利用今日让朝堂上的君臣们知道,最应考虑的不是现在适不适合与瀛岛开战,而是未来如果开战了,全国上下到底有没有血勇敢和瀛贼打上一场灭国之战!


  (https://www.xlwxsww.com/2091/2091343/11110780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xlwxsw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lwxsww.com